精酿啤酒是个什么样的市场?

发布日期:2021-10-18 浏览次数:2176

  2008年3月,当酿酒师高岩在南京注册了“高大师精酿啤酒”,他面对的还是一片荒芜的市场。

  凭借人脉,“高大师”在南京的酒吧与餐厅开始销售,然而消费者对这种原料更精良也更昂贵的啤酒并不买账。到2009年,“高大师”每月营业额不过五万元,难以覆盖生产和人力成本。高岩感到自己如同“站在沙漠里呼喊,没有人应答”。

  转变发生在2013年。那一年,“高大师”推出了中国第一支灌装手工精酿啤酒“婴儿肥IPA”。这支中国风包装的印度淡艾尔啤酒在推出后一年的销量达到了30万瓶,也帮助“高大师”实现了盈利。

  从2008年到2013年,五年间,精酿啤酒这片“沙漠”渐渐泛起了绿意。一个显著的变化是,精酿本是个舶来品,大跃、京A、拳击猫等早期的精酿酒吧大都由外国人开设经营,店内售卖的瓶啤也大都是国外进口的。慢慢地,一批较早接触精酿的中国人由兴趣转向生意,开始成为这个市场的主导者。2013年这一年,除了高大师,成都的丰收酒厂(道酿)、北京的熊猫精酿、武汉的十八号也先后进入市场,在行业媒体imbeer爱啤酒的创始人周京生看来,这代表了“中国精酿啤酒革命的起点”。

  到2017年,想要找口好酒喝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这个最初因兴趣而聚集起的市场上玩家越来越多了。

  市场咨询机构英敏特2015年底完成的精酿啤酒市场分析报告显示,18%的消费者认为自己曾经喝过精酿啤酒。

  今年,创投服务平台VCSaaS联合imbeer推出了一份精酿啤酒市场报告。VCSaaS对市场上853家参与精酿啤酒市场的企业监测显示,自2014年以来,我国精酿啤酒市场参与者规模不断扩大,2017年截止到7月,共有超过300家精酿啤酒相关企业创立。